我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
平稳较快增长
在谈到三季度经济形势时,报告认为:“第三季度,中国经济增速呈缓中趋稳态势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而作出这一判断,是基于“9月份主要指标增速有所加快”的事实。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就此表示,三季度数据中确实呈现出很多引人关注的积极因素,比如说,9月份单月出口规模创历史新高,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比8月份有所回升。又比如说,9月份的购入价格指数开始回升,表明企业的去库存化已基本接近尾声,投资性的自主需求开始有发动迹象。再比如说,前三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长、信贷新增量和货币供应量等数据都超预期。不管从经济数据还是从金融数据的表现看,当前我国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并继续出现积极变化,实现全年发展目标应该不成问题。
在经济触底回升的阶段,不仅需要积极有效的应对政策,还需要树立信心。“尽管说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还面临来自国内外的诸多压力,但在应对经济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时,也应看到积极因素,树立信心,这点很重要。”赵锡军称。
实际上,本次货政报告提出的“支撑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中国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以及“我国经济总体上仍处于结构调整阶段,这一过程将进一步释放增长的潜力,从中长期看将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和可持续发展”,就是这样一种充满信心的判断。
来自华安证券的分析师表示:“客观地说,经济结构调整会给经济发展速度带来一定影响,但传统产业升级和符合经济发展方向的新兴产业的崛起,也将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比如说今年以来发展势头良好的文化创意产业、高科技生物制药产业、高端设备制造产业发展呈现出的动力和活力,都在不同程度上给相关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增长点。
货币政策关注点
呈现出几个“新变化”
与今年第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相比,三季度报告有几方面新变化。首先,在强调继续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同时,三季度报告重提“正确处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三者的关系”,这是二季度报告中所没有的。
“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对经济增长、结构调整和控通胀三者关系再次给予强调,体现出当前货币政策在执行和操作时的一个重要着眼点,就是把握‘平衡’。这也是央行在三季度期间一方面再次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并调整贷款利率浮动区间以实现‘稳增长’目标;另一方面,近期以来,出于对通胀压力的担忧和经济形势的把握,央行适度把握政策节奏和力度,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同时一以贯之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引导的重要考量。”来自工行的分析人士表示。
其次,三季度报告中还强调在“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前瞻性、针对性和灵活性,加强预调微调”同时,要“把握好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风险防范三者的平衡”,并指出“重在保持货币环境的稳定,为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整和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新的提法,这一表述阐明了货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即为市场经济自身的调整和稳定机制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同时,强调了稳定的货币环境需要关注的很多方面,如维护币值稳定、防范流动性风险等。
再次,三季度货政报告特别增加了“保持合理的市场流动性,并积极引导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合理增长”的表述。此外,在提到要“进一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着力优化信贷资源配置”时,三季度报告着重对“缓解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切实增强金融强化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提出了要求。
“一直以来,我国都存在信贷资金供求结构性矛盾问题,一方面是部分资金游离于实体经济外的空转和在部分产业、行业的‘外溢’,而另一方面则是薄弱环节、‘三农’、小微企业一直以来都存在的资金不足现象。当前,要增强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服务功能,既要保证投入,也要注意资金投向;既要畅通资金流动的渠道,又要不断丰富产品和服务;既要培育市场,又要有效引导。”赵锡军表示。
货币政策:
“稳健”基调下继续灵活而动
在谈到下一阶段操作思路时,报告指出,将继续根据国际收支和流动性供需形势,综合运用逆回购、正回购、央行票据、存款准备金率等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引导市场利率平稳运行。
采访中,来自银行的业内人士表示:“综合考虑银行间流动性预期的改善,及9月份外汇占款呈现较快回升态势等情况,短期内央行采取降低存准率和基准利率等大力度宽松措施的可能性正在下降,政策大幅放松的可能性很小。未来,预计逆回购仍可能是公开市场操作的主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应如何保持在“稳健”基调下灵活而动?就此,专家表示,当前在全球流动性宽松环境下,我国既要“稳增长”,又要防止通胀问题卷土重来,这首先需要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运用好各种流动性管理工具组合,调节好银行体系流动性。其次,应继续发挥宏观审慎政策的逆周期调节作用,根据经济景气变化、金融机构稳健状况和信贷政策执行情况等对有关参数进行适度调整,引导金融机构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再次,货币政策还要积极关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和结构调整,为年底和明年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在操作节奏和力度上,应继续注重把握各方关系,注重各方平衡。
(来源: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