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镇银行作为新兴的银行业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村镇银行在解决农村金融机构覆盖率低与供需矛盾、金融服务缺位等问题的作用明显,但由于一些与之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还不完善,制约其发展的因素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来,使村镇银行在运行中面临较大风险,主要是行业和政策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
笔者认为,积极防范村镇银行的风险,要着手于以下方面:
一是强化行业和政策风险防范。村镇银行要强化对农村产业发展的研究,既要研究某一行业的发展前景,也要研究某些行业对于国家发展政策和方向的合规性,力求保持高度的政策敏感性,远离高风险产业。同时,寻求政府政策支持,使村镇银行能在一定期限内享受免税政策。
二是积极防范信用风险。村镇银行要充分考虑地域差异,开发符合村镇银行特点的业务品种。加强与政府部门的合作,利用国家对涉农贷款的政策,建立农村风险补偿与转嫁机制,开办由村镇银行放贷、农户承贷、保险公司担保的授信品种。要成立资信评定机构,按照借款人的信用程度,逐步建立起对农户和企业的信用评估评级档案。
三是完善内部风险管理机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信息管理系统,特别是信息监测系统。要强化对员工的培训,聘请大股东银行的风险控制技术人员,梳理排查容易导致风险损失的重要风险点,制订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大股东银行应加强对村镇银行的检查和督促,对容易造成资产损失的薄弱环节和岗位,进行重点核查,避免出现操作风险。
(来源:中国网)